近年来,国内足球青训选材问题备受关注,不少声音指出,我国在这方面与欧洲国家存在明显差距。然而,前国脚范晓冬在一次采访中提出了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:为什么不去问球场什么时候能多些?
范晓冬的这番话直指问题的核心。他认为,相比于纠结于选材标准和方法,更应该关注的是基础设施的不足。在欧洲,足球场地遍布城乡,孩子们从小就有充足的机会接触和练习足球。而在中国,尤其是偏远地区,足球场地的匮乏限制了青少年的足球发展。
选材标准的落后固然是一个问题,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场地供孩子们训练和比赛,再好的选材标准也难以发挥实效。范晓冬指出,只有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,才能谈得上选材和培养。否则,再优秀的苗子也可能因为缺乏训练条件而被埋没。
此外,范晓冬还提到,足球文化的缺失也是制约国内青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在欧洲,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文化,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。而在中国,足球文化的普及程度远不及欧洲,这也影响了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和参与度。
要改变这一现状,需要从多方面入手。首先,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足球基础设施的投入,特别是在基层和偏远地区建设更多的足球场地。其次,应加强足球文化的宣传和普及,提高青少年对足球的认知和兴趣。最后,完善青训体系,科学制定选材标准,确保优秀苗子不被埋没。
范晓冬的提问引发了我们对国内青训问题的深思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和文化氛围的问题,才能让国内青训真正追上欧洲的脚步,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足球人才。
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